谭志娟
7.2%!继年中的“增长下限”论之后, 在近期召开的中华总工会第十六次全国代表大会上,李克强总理再次明确了目前可容忍的经济增速下限。
由于这一目标是保证新增就业1000万人、城镇登记失业率在4%左右的基础上测算出来的,这意味着:在保就业的前提下,经济结构调整的空间再度被拓宽,稳增长的重心有望重回调结构。
“去杠杆”时代开启
“主要的宏观经济数据显示经济已企稳,全年经济增长的目标无忧,因而对冲经济下滑的新政策既无必要,也不能再影响‘调结构、促改革’的中心任务,短时间内可能不会出台拉动增长的政策,四季度政策重心或重新回归调结构。”中信建投研究部专题组组长夏敏仁对《中国经营报》记者表示。
最新发布的官方与汇丰10月中国制造业采购经理指数(PMI)双双创下新高。国家统计局11月1日发布的数据显示,10月中国制造业采购经理指数(PMI)为51.4%,比9月上升0.3个百分点,连续4个月回升并创下18个月以来的新高。同日,汇丰发布的10月份PMI数值为50.9(已剔除国庆节假期等季节性因素),超过上月50.2的PMI数值,也已创下7个月以来最强劲增速。
“这表明制造业增长势头有所增强,受此影响,制造业就业为7个月的首次增加,这将会支持今后居民消费的增长。”汇丰中国首席经济学家屈宏斌认为中国经济将延续温和复苏的态势。
在夏敏仁看来,本届政府的主要政治目标是推动改革与调整经济结构,但在增长遭遇下滑的挑战下,无奈地将调结构短暂刹车而转以稳投资以拉动经济,应对增长下行。目前看, 在6月下旬后,强力推动拉动经济增长的一系列政策稳定了经济。
在经济形势趋于稳定之时,调结构或再度成为政策重心。
最明显信号仍是李克强总理发出的:“要坚持不扩大赤字,既不放松也不收紧银根,保持定力、稳定政策。”他所基于的理由是目前财政赤字已经到了2.1%,接近3%的警戒线水平,同时前M2存量已经超过GDP2倍。
紧接着,11月5日,央行在其公布的《2013年第三季度货币政策执行报告》中提到,在近几年较大幅度加杠杆后,经济可能将在较长时期内经历一个降杠杆和去产能的过程。
这也是历次的央行货币政策执行报告中,第一次提出“降杠杆”的判断。
“近期银行间市场利率再次走高,市场流动性趋紧,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央行货币政策从紧的意图,即资本流入的格局将大增流动性,房价与通胀双双回升的态势需遏制,企业杠杆率风险需防范。”瑞穗证券亚洲公司董事总经理、首席经济学家沈建光表示。
有媒体统计,截止到11月7日,10月份四大行新增贷款投放仅约1820亿元,较去年同期少增近400亿元,这创下今年内单月新低。
产能过剩再预警
在央行的报告中,对于目前的经济形势有这样的阐释:以往依靠外需和地方政府主导高投资的增长模式面临转型,但新的强劲增长动力尚待形成,经济运行往往呈现脉冲式的小幅和反复波动特征。
这种波动首先就出现在产能上。
在前10个月固定资产投资增速超过20%的背景下,10月中采PMI数据显示需求端走势再度弱于供给端。在生产指数为全年以来的最高点的同时,新订单指数为52.5%,新出口订单指数50.4%,较9月均环比下降0.3%,扩张势头放缓。
花旗经济师丁爽称,尽管中采与汇丰的中国10月制造业PMI数据都显示制造业出现温和扩张,但受供过于求影响,产能过剩的危险也在显现。
“产能过剩背景下的结构调整问题攸关中国经济能否在中长期内继续稳定增长。三中全会过后,如何落实淘汰落后和过剩的产能,是结构改革面临的第一要务。” 招商证券首席宏观分析师谢亚轩表示。
(责任编辑:admin)